1、不要随大流混日子,而是早早地跳脱了一个“眼前舒适”的职场环境。职场是价值的交换中心。在这里,每个人的价值都可以拿出来称一称,然后换到等值的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2、这类交换说是等值,其实是动态等值,对于某一个点来说,几乎总是错配的:有时候老板钱给多了,有时候给少了。理论上来说,老板永远可以花更少的钱请到比你好的人,而你也永远可以找到比现在更适合自己,钱又更多的工作。在市场信息没有全透明的前提下,你们谁先找到相应的信息,对谁就更有利。
如果这中间有一方在混日子,停滞不前,那么显然价值错配的倾斜程度只会加剧,虽然短期看起来混日子的一方似乎是占了另一方的便宜。
3、但很显然,不管公司还是个人,长期来看,不管对方混不混日子,自己不混日子总是更为划算的。很多人可能会说,公司小,或者公司风气不好,也没见不混日子的有什么发展机会。这是你把自己的眼睛给蒙住了,试着跳出自己的公司,从整个行业或整个职场的范围去俯视,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。
4、混日子的人总是不难找,他们大都知道自己和公司所处的状态,也大概知道不远后的结果,但就是能耗一天是一天。这种情绪大脑和理性大脑不一致的状态,会让人产生焦虑。是的,混日子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,大多数人内心是焦虑的。
5、为了减轻焦虑,很多人会试图用其他的方式“曲线救国”,比如老员工抱团对老板形成牵制等,因为那看上去更容易,也相对更占便宜。通常来说,所谓的小团体利益在老板小小的利诱面前,瓦解的速度会比你想象中快很多。很多老员工会面临这样的状况:在公司工作十几年,拿着上万的薪水,然后实习生半年内就能全盘接手自己手上的活,薪水只需3000。看起来占着老板的便宜,其实是要还的。老板很难把你的薪水降回3000,倒是让你走人的概率会大得多,而你基本再也找不到匹配当前薪水的工作。
6、打造你的职场竞争力。职场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感,寻找属于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永远比拉下几个潜在的威胁者重要得多。你的对手是赶不完的,如果自身竞争力不同步提升,同级别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多。
6.1、拿到稀缺入场券。很多游戏任务都有门槛设置,没达到门槛的没资格做。职场和游戏一样,拿到越是稀缺的入场券,竞争者越少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工作都有稀缺入场券,能力鉴定和资格鉴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。
况且就算有稀缺入场券,绝大部分人也是抢不到的,因为越有用的东西,胜利者的比例就越低,所以这第一条,只适合极少部分人。
6.2、打造核心竞争力。核心竞争力这个东西听起来很虚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但并没有一个如四六级般的统一标准测试。核心竞争力的强弱,取决于你能干的事儿有多少供给和需求,供给/需求的值越大,核心竞争力越弱,反之则越强。
比如你会写程序,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?需求很大,供给也很大。不过如果你沟通能力良好,有领导力,那就不一样了,能清楚对接需求,协调项目进程,又能让别人服你,这就有CTO的潜质。
所谓的多维度竞争力,并不是让你在每个方面都拿第一,而是通过多维度组合,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稀缺竞争力,以达到同质竞争最小化的目的。
有人说,那不是陷入了样样行,样样都不行的陷阱?是的,所以多维度竞争要跟T型人才理论结合起来,一个人的广度一定要以某一块的深度作为支撑。就如上面的例子,没有极其过硬的编程能力作为深度,广度再大也带不好团队,甚至难以服众。
6.3、懂得匹配需求。有核心竞争力,也得有人买单才行。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平台?因为合适的人只有在合适的平台上,才能发出最亮的光芒。职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,要想把自己的价值卖得更高,就得卖到对该价值需求更高的地方。
你会造原子弹,但在替卖茶叶蛋的打工,你这个造原子弹的能力就一文不值,反倒是由于你四肢健全,会收钱找钱,对摊主来说价值更大一些。不过这样的话,你就得跟同样是四肢健全,会收钱找钱的人群去争这碗饭,可想而知,多如牛毛的竞争者会将你的身价压到多低了。
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匹配需求是一种能力,在上面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。如果你真的没发现可以匹配上的平台,而你的核心竞争力又确实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,或许你可以试着创造一个。
6.4、手握核心资源。当你手握核心资源的时候,你跟老板的关系其实就从雇佣过渡到了合作。你就是自己的公司,老板可以看作是你的一个客户,你今天可以服务这个客户,明天照样可以服务另一个,核心资源是你的分利筹码,也是你的底气。
6.5、主动参与新业务。对于成长型公司来说,新业务意味着新机会。新业务里常常蕴含着新的机会,尤其是在公司给出明确的扶持信号的时候,在这里升职加薪都会比较快。
况且新业务里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,这会是少有的跟前辈们同一起跑线的地方,这么好的免费学习和进阶机会,怎么能只想着待在舒适圈呢?
6.6、让老板欠你,而不是反过来。优秀的员工,能力永远高出薪水一点点。
如果你的能力比薪水高很多,你马上就会待不下去,你也就不再是公司的员工了。
如果你的能力只是和薪水匹配,老板除了钱以外,不会时时想着将其他的东西给你,比如机会,因为他不欠你什么。
平台的价值每个人都知道,同样一双鞋子,放在路边摊和商场里,价格就不同,留出一点点能力和薪水的差额,用来换取潜在的机会和平台,非常划算。
要做到能力比薪水高一点点,就要事事超出老板的期待一点点。即使眼前还没升职加薪,你一定会在下一份工作中拿到所有应得的。